深德观察

我国乡村教育与进城随迁子女教育及相关公益行业的观察

2018年2月,深德公益受邀为印度的一家教育公益组织Magic Bus开展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行性调研,重点考察中国乡村教育及进城随迁子女教育的需求。本文希望分享我们对乡村教育与进城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以及相关公益领域的现状的观察。

乡村教育与进城随迁子女教育现状
乡村儿童与进城随迁子女一直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虽然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7年达93.8%,辍学仍相对高发于初中生、随迁子女与留守儿童群体。近些年辍学的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的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不再是经济原因导致,而是由厌学或学习困难而导致的主动辍学。

乡村教育质量的不足让学生学不会、没兴趣。“学了也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高工资”的“新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地区盛行。因此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到本地工厂打工,有的在初、高中阶段选择辍学务工,家长不反对甚至认同这样的选择。

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着“能否进城、能否适应、能否留下”的系列困难。虽然政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读,全国范围的实际公校入读比例也近80%,但入读公校本身门槛不低,进城读书的整体花费较高。不同地方的教育可有较大差异,学生的学习因流动缺少连续性,与本地学生相比,随迁子女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均处于劣势,从学习到心理健康都需要额外的关注与辅导。另外,随迁子女难以在城里参加中、高考,难以升入好学校,加之城市的人口政策,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便只能选择回乡就读或辍学打工。

在了解乡村与随迁子女教育的大致现状后,我们来看看相关的公益组织和项目是怎样的状况。

相关公益组织/项目的现状
教育是我国最受关注的公益领域,社会捐赠额与慈善公益组织数量均属前列。

乡村教育是最多教育公益组织服务的方向,但是服务对象集中在低龄段儿童,即面向小学阶段的公益项目居多,初、高中很少。深耕湖南乡村教育的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是少见的扎根初、高中、乃至辐射大学里的乡村学子的公益组织。

随迁子女教育支持曾是一大方向,随着随迁子女在各大城市里分散、隐性,有些公益项目无法继续开展。因为各地在流动儿童的政策上存在差异,且小学阶段的随迁子女人数较多,绝大多数公益组织/项目服务于本地、面向小学阶段的孩子。

相关公益组织/项目的难点
对于乡村教育而言,在教育系统仍是“应试升学导向”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学校与家长仍以考试成绩作为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非应试科目教学相关的公益项目,如素质教育相关的项目,在乡镇地区的实施空间较局限,小学的接受度较高,肩负升学任务的初、高中非常难介入。学校是否愿意接受非应试科目教学相关的公益项目,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领导与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开放程度。目前,乡村教育公益组织一方面偏向选择小学开展项目,另一方面寻找能认同项目理念的地方或学校开展项目。

对于需要学校老师参与实施的项目,人手短缺是首要问题。教师数量少、教学管理压力大。现有教师缺少时间、精力或动力去承担额外的工作、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一些公益组织/项目团队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一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例如,歌路营设计了操作简便的教育产品,让老师们只需按下播放键即可让农村寄宿孩子听到“新一千零一夜”的睡前故事;真爱梦想一方面加强一线教师的教学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教育系统的决策者开展教育理念的研修;毅恒挚友PEER空间引入驻站志愿者,主导、协助项目在校内的开展,循序带动教师参与。同时,越来越多的公益慈善项目致力于对乡村教师的资助与扶持。

对于随迁子女教育而言,在现行政策下,全国约80%随迁子女分散在各个公立学校,个别大城市打工子弟学校数量锐减,不少随迁子女面临返乡迁移的问题,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孩子。因此,公益组织很难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找到、聚集那些在城市里分散、隐性的随迁子女,为他们提供专门、有效、长期的支持。各地政策的差异也阻碍了公益项目的复制与规模化。

相关公益组织/项目的空缺
在“应试升学”的教育制度下,总有一批孩子成绩相对不好,并因此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或大学。对于这样一批为数不少的乡村学童与随迁子女,我们认为,“怎样的支持是他们最需要的”、“ 什么教育内容能让他们的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习仍有价值”是公益组织可以思考和探索的方向。有的校方也在寻找能给无法升学的孩子留下什么,公益组织可以与之展开合作。

乡村学子和随迁子女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生源。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大环境与社会风气,职业教育仍被视为“劣等的选择”。因此,许多职业教育系统内的人士,包括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无法对自己有正面、积极的认识。深德认为,公益组织可以探索如何让职业学校里的孩子找到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让职校的其他相关人士对自己有正面的认识与自信心,进而更好的赋能学生。另外,职业学校现有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认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毕业入职后难适应、频繁换工作,企业、工厂没有长期人力资源的保障、对职校毕业生的沟通协作等软实力不满。因此,公益组织可以开展相关的软性能力培养项目,提供相关的教学支持。有的企业已在积极寻求合作,公益组织可以与企业、职校探讨解决方案。

无论是乡村教育还是进城随迁子女教育,现有的许多调研主要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针对初、高中年龄段孩子的专门统计与分析较少。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服务对象开展有效项目的基础,公益组织可以凭借自身熟悉一线的优势,与高校或相关研究团队合作,产出调研报告,为自身和同侪未来的努力方向指路。

参考资料
中国慈善信息平台
《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中国教育公益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2013)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
《中国青年报》“‘控辍保学’攻坚战”:http://zqb.cyol.com/html/2018-02/23/nw.D110000zgqnb_20180223_7-01.htm
《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热点问题化解取得新成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2/27/content_494749.htm?div=-1

Back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