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德观察

中国社会企业连锁化经营任重道远

“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其解决之道。而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找到这个解决之道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这个道理尤其适用于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社会企业迅猛发展。有多少行得通?有多少已经准备好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了呢?

2014年11月,由来自英国的社企专家Michael Norton先生联合中国本土的公益平台机构“恩派”,发起了“中国社会企业连锁化经营”项目,为16家正在寻求规模化发展的社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深德公益应邀参与项目咨询团队,走访了其中3家社会企业。它们的业务涉及垃圾回收利用、社区治理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

咨询团队采用了专业的评测工具,以了解社会企业是否已经具备连锁化经营的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判:1)社会影响力的创造以及衡量水平;2)商业模式的可行性;3)公司股东和员工对于规模化发展计划的支持程度。

评测结果显示,社会企业普遍存在以下有待提升的方面,离连锁化经营尚有一定距离:

  1. 收入来源有待多元化

很多社会企业在这个方面耗费了大力气。政府购买往往是他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采购合约一般是短期的(多为一年),因此给社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建议社会企业想办法扩展收入来源,尤其提高经营性收入的比例,可以通过提高所售产品或服务的利润率或者通过开发新的业务。另外,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或者寻求业务合作来分摊降低运营成本。

  1. 社会企业的管理者们需要更像商人

说到经营性收入和利润,这就更加需要社会企业的管理者们像商人一样思考问题。然而,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人直言以纯粹商业公司的方式去经营一家社会企业总感觉有些别扭。诚然,社企的首要目标是达成社会效益而不是商业效益。但是,社企经营者同样需要谨记,商业是手段。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致胜,商业思维是必须的,比如市场调研、市场定位、产品分析、价格策略、业务合作等,都会对机构规模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 更好地追踪、衡量社会影响力

很多社会企业在这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一方面可能是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能是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去做。一份具有说服力的影响力记录能够帮助社会企业更顺利地为规模化发展获取各方资源(政府、投资人等)或者业务合作。最简单的衡量方法,就是从自身的业务出发,列出几个影响力指标,持续追踪。比如,我们建议一家从事垃圾回收利用的社会企业在记录自己所创造的环境效应的同时,开始记录每年雇佣弱势群体成为垃圾分拣工人的数量以及对他们生活的改善程度。

或许,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社会企业来说,谈社会连锁化经营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相信它是社会企业实现大规模社会影响的一个通道。我们希望通过社会连锁化经营的准备评测,帮助社会企业们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加速他们的发展进程。

Back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