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观察
学前教育,在广义上又称为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对于人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该领域的神经科学研究及纵向跟踪研究,产前护理和生命中最初6年(0-6岁)的经历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和大脑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人生后续阶段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 有实验表明,参加和未参加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产生了明显的分数差异。因此,接受良好的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能够以一种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来打破贫穷代际传递和社会的发展不平等。
然而在中国,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学前教育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城镇, 公办幼儿园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缺少财政支持而价格昂贵,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更加被边缘化。农村的主要问题则是幼儿园入学率低(仅约三分之一),幼儿园数量大幅减少,以及师生比例严重不平衡。
应对这些难题和困境,社会组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北京“四环游戏小组”就是一家专门关注和关爱流动儿童的机构。 在北京四环附近的综合市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得到适当的学前教育,“四环游戏小组”氤氲而生,专门为这些孩子提供非正规学前教育。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张燕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创立了这个组织,由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上课,带领孩子活动。入组儿童的父母也被要求参与小组活动,每周值班半天,履行值班家长职责,承担“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在资金上,除了交纳游戏小组日常运转所需的家长自助基金(用于租房支出)每月200元,家长不用支付其他费用。
在北京“四环游戏小组”的案例上我们看到了弱势群体对于学前教育迫切的需求和公益组织的作为。但是很多的公益组织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资金、身份、管理模式,影响力的传播和覆盖等各个方面。
秉着打造中国公益效力的使命,深德公益也曾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公益项目开展过评估。AEA,一家致力于以教育促进社区发展和弱势儿童早期教育的国际公益组织,曾经在四川甘孜州东马村开展了一项学前教育和文化中心建设的项目,以到达为小学教育受到边缘化的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场地,并且以此促进当地的社区发展和文化保护的目标。该项目和当地的生态文化协会合作来促进项目的开展,并且与东马村政府合作以保证行政上的支持。
通过对项目影响力的深入评估,我们发现该项目达到了以下成果:家长和当地的社区对于该项目提供的三年免费学前教育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当地的教师、家长和社区都接受到了项目关于融合本土文化保护的理念和模式上的培训;通过该项目组织的常态的文化保护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较高的出席率,社区的凝聚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当地政府的参与以及开展的研究活动也因这一项目而得以实现。深德团队认为,项目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于,项目的管理方式必须要具备广泛的参与性,并且针对项目所在社区的独特文化环境进行本土化的融合。
同时,中国第一号家族基金会——老牛基金会,也先后在北京、呼和浩特市建立了中国首个“儿童探索博物馆”,内有各种互动性的设施,例如模拟医院等,希望通过体验式的教育帮助中国的学龄前儿童塑造他们的社会品格。
我们很乐于看到诸如北京四环小组、AEA、老牛基金会这样的公益组织,着力于支持中国儿童的学前教育和社会品格的塑成。深德团队也将持续的关注中国儿童(特别是弱势儿童)对于早期教育的迫切需求,以及正在背负着解决这一需求的使命的公益组织,并且履行我们的使命:为这些公益组织打造出最大化的效力,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